【金牌藝廊】墨跡與方寸之間—名人字裡行間的那些事

墨跡與方寸之間

【金牌藝廊】墨跡與方寸之間—名人字裡行間的那些事

2024年春末夏初,林語堂故居邀請印鑑專家古耀華老師,解讀林語堂私人收藏的12方印章,並在《鈐印》雜誌中發表。此舉不僅還原了字裡行間的陳年往事,還提供理解林語堂的另一視角。早在之前,林語堂著迷於中文字,卻因《康熙字典》檢索不便,自創「上下行檢字法」,此檢字法催生了世界首部中文打字機——「明快打字機」的誕生,幫助當時的知識份子重拾文化自信。
無論是方印還是打字機,這些與文字有關的故事,有著浪漫略顯奇幻的身世。
林語堂出生於漳州山邊,是一個貧困牧師家庭的第五個孩子。幼年最大的樂趣是優遊山林,將所見所聞化為書寫,在課堂中沉浸於創作的思緒。從漳州到廈門,再到上海聖約翰大學,他對文字的熱愛分毫未減,更因而更改主修至文學。後來在清華學校任教時,因自認對文化理解不足,便從《康熙字典》著手,然卻覺檢索方式複雜,並不能成為更有效的工具,逐步研究文字結構,踏上發明中文打字機之路。
從文字創作到機械設計,看來毫不相關的領域,卻在林語堂身上和諧並存,這是在西方工業革命席捲世界後,屬於東方知識份子的骨氣,代表著文化並沒有優劣,只是本質相異罷了。1946年,林語堂耗時三十年,幾乎散盡家財,成功推出「人人可用、不學而能」的中文打字機,這一創舉對後來的電腦輸入法產生了深遠影響,確立了拆碼、輸入、選字的邏輯程序。
另一個與林語堂相關的故事是印章。東方社會使用印章由來已久,從官方的「璽」乃至民間的「印」,最初是物權的歸屬象徵,後則廣泛使用於緘封與落款,他的12方私人印章中,包括齊白石所作方印、長女所贈螭鈕壽山方章,以及長兄之子林惠瀛贈送的對章,這些印章見證了他在星馬一帶的交友景況,也曾出現在館藏的書畫蒐藏中。
無論是書畫、鈐印,還是中文打字機,說的是文字的事,文字在東方社會從溝通的介質,轉為藝術表現,除了其特殊的象徵符號與物形外,工具及裝飾性已經超越文字框架,成為一種文化識別。
如今,本次展覽將林語堂一生的文化精隨展現在世人面前,以文字為導引,傳唱知識份子精彩生命印記,細說「文字」的故事。
展出地點:金格点一杯 中華店3樓(台北市中正區中華路二段41號)
展出時間:113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
指導單位:台北市文化局、東吳大學
協辦單位:金格KÖNIG 九如禪林基金會
執行單位:林語堂故居
內文分享
分享在 facebook
分享在 twitter
分享在 telegram
分享在 email